把世故圆滑的人称为”职场老油条”的三种表现
为什么我们常把世故圆滑的人称为”老油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那些世故圆滑的人戏称为”职场老油条”。这个称呼既形象又略带讽刺,生动地描绘出那些在职场中善于周旋、八面玲珑的人。但你知道吗?这种”老油条”式的人物,往往有三种典型的”表演方式”。
培根曾说:”有许多很世故,很会揣摩他人脾气性格的人,却并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这种把世故圆滑当作生存技能的人,表面上看起来游刃有余,实则失去了最宝贵的诚恳质量。那么,这些被我们称为”老油条”的人,究竟有哪些典型特征呢?
第一种表现:凡事”好好好”的应声虫
把世故圆滑的人称为”好好先生”再贴切不过了。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永远说”好”,从不表达诚实想法。开会时点头如捣蒜,领导说什么都附和,同事提建议也赞同,但真要落实时却不见踪影。
这种”好好先生”的处世哲学是:不得罪人就是最大的成功。他们像墙头草一样随风倒,永远保持模棱两可的态度。表面上看是职场中的”和事佬”,实际上是不愿承担责任的滑头。正如参考文章所说:”真正检验你的,不是’你是谁’,’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实际做了什么’。”
遇到这样的同事,你会发现讨论难题时永远停留在表面,大家都在一片”好好好”中打转,既看不到建设性意见,也得不到切实可行的方案。这种”世故圆滑”最终损害的是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和创新力。
第二种表现:遇事”哈哈哈”的旁观者
把世故圆滑的人称为”职场旁观者”也很形象。他们的座右铭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面对职业难题,第一反应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怎样全身而退。
这类人奉行”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生怕”出头的椽子先烂”。即使事关自身利益,也要等别人先出头,自己好坐收渔利。他们像参考文章描述的那样:”能忍,并不是不喜欢利益,而是等着别人去争取,自己在后面捡便宜。”
这种”世故圆滑”的表现,短期看似乎很聪明,长期来看却会让人失去同事的信赖和领导的重视。职场中真正获得重用的,往往是那些敢于担当、勇于任事的人,而不是这些精于算计的”旁观者”。
第三种表现:善于”哼哼哼”的变色龙
把世故圆滑的人称为”职场变色龙”也不为过。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对上阿谀奉承,对下官腔十足,说话做事完全看人下菜碟。
这类人往往年纪轻轻就学会了”官场那一套”,不说真话,不办实事,满嘴都是场面话、官话、奉承话。参考文章尖锐地指出:”有时民间说’小鬼难缠’、’衙门难进’,往往就是指在办事经过中,遇到种种繁文缛节、推诿刁难。”
更可怕的是,这种”世故圆滑”一旦与权力结合,就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危害。正如民族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在忏悔中所说:”不要以为当官是什么好’玩’的事,不负责任的结局最终很可能就是我这样的下场!”这番话确实振聋发聩。
怎样避免成为”世故圆滑”的职场人
把世故圆滑的人称为”老油条”、”好好先生”或”变色龙”,其实都是在批评这种处世态度。真正的职场聪明不是圆滑世故,而是保持诚恳与担当。
参考文章给出了很好的建议:”从年轻时就不要’世故圆滑’,在任何岗位都要坚守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操守,始终保持不忘初心的’青春态’。”这种青春态应该是实事求是的、忠诚老实的、知行合一的。
在职场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被称为”世故圆滑”的人,但重要的是不要被同化。保持诚恳、勇于担当、敢于说真话,这样的职场态度才能走得更远,也才能赢得他人真正的尊重。毕竟,职场如战场,但不需要那么多”演员”,更需要的是诚恳的”实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