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牛共识正在形成
“现在不承认牛市,是榆木脑袋。”这句近期金融圈的热门点评,折射出市场心情的显著变化。随着A股近期持续攀升,成交额重回2万亿元大关,”慢牛来了”的声音开始在各类媒体平台刷屏。与2007年”股改牛”和2014年”杠杆牛”的暴涨暴跌不同,这次A股走出了类似美股的稳健步伐——媒体:慢牛真来了,这或许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正迎来历史性转变。
为什么这次市场更倾向于”慢牛”而非”疯牛”的判断?从基本面到政策面,多个信号都在印证这一动向。不知不觉中,朋友圈、财经媒体上关于”慢牛”的讨论越来越多,这背后是投资者对A股认知的根本性改变。那么,这次真的不一样了吗?
三大迹象显示慢牛特征
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 从最新数据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速达5.3%,超出年初设定的目标。上市公司业绩同样亮眼,已披露半年报的181家公司中,近九成实现盈利,净利润同比增长16.87%。这种企业盈利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正是美股慢牛的重要特征。
分红文化逐步形成 A股上市公司分红觉悟明显提升,2024年沪深两市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同比增长9%。在新”国九条”政策引导下,连续分红的企业越来越多,133家公司近三年股息率超过5%。稳定的分红回报,为慢牛行情提供了坚实基础。
流动性环境宽松 机构预计2025年有超5000亿元保险资金入市,而7月A股新开户数同比大增70.54%。与此同时,房地产吸引力下降促使资金转向股市,降准降息政策更提供了充足流动性支持。这种资金面的”多轮驱动”,正是慢牛持续的关键。
政策护航打造慢牛底气
与以往牛市不同,本轮行情有着明显的政策护航特征。从降准降息到限制IPO”抽血”,从民族队增持到打击市场操纵,监管层通过一系列组合拳,为A股构建了”安全网”。央行行长”无限流动性支持”的表态,更给市场吃下定心丸。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A股今年展现出较强抗风险能力。即便面对外部冲击,市场也能快速消化利空,这得益于监管政策的及时应对和央企的果断出手。这种”政策底”与”市场底”的共振,为慢牛行情提供了独特的安全感。
投资者该怎样应对?
面对媒体热议的”慢牛真来了”,普通投资者该怎样把握机会?开头来说需要摒弃”一夜暴富”的幻想,慢牛意味着行情周期更长,更适合采取逢低布局、长期持有的策略。接下来要关注主线机会,科技突破和高质量制造被普遍看好。
虽然仍有巨额资金保持观望,但杠杆水平处于合理区间,显示市场健壮度良好。正如多家券商所言,对慢牛已有基本共识,分歧只在节奏和主线上。投资者不妨”慢”下来,用更理性心态参与这场可能改变A股生态的长期行情。
媒体:慢牛真来了,这次或许真的不一样。但越是在乐观气氛中,越需要保持清醒。选择优质核心资产,分享经济转型红利,才是应对慢牛的正确姿势。你准备好迎接这场”不一样”的牛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