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融尽力了:两岸产业融合的”台二代”新力量
清融尽力了背后的产业传承故事
“清融尽力了”这句话最近在清流县台商圈子里广为流传。这里的”清融”不仅指清流县的融合进步,更代表着台商二代们为两岸产业传承付出的努力。黄宝慧的女儿刘佳音接手兰花产业后,第一件事就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她说:”父亲那一辈打下了基础,现在轮到我们这代人为产业注入新活力。”
在清流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像刘佳音这样的”台二代”还有很多。他们带着年轻人的创新思考,将传统农业与文创、科技结合,为当地特色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清融尽力了”正是对他们努力的最好诠释——既传承了父辈的事业,又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产业创新让”清融”更有活力
当简世和接手父亲的赖坊樱花园时,他提出了”樱花+文创”的新思路。这位年轻的台商开发出各种造型的樱花盆栽,还通过技术手段精确控制花期。”清流是我父亲的第二个故乡,现在也成了我的家。”简世和说这句话时,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
“清融尽力了”不仅体现在产业创新上,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2000亩樱花观赏基地年均接待游客30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这样的成绩,让”台二代”们的努力得到了最好的回报。他们用行动证明:两岸产业融合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政策支持让”尽力”更有底气
“台二代”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事业,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清流县设立了”一站式”台胞台企服务中心,为台商办理居住证、解决子女教育难题,真正做到”愿落尽落”。台资企业购买设备可享受50%补贴的政策,更是让企业进步如虎添翼。
“清融尽力了”的背后,是政策与人才的良性互动。福建农林大学与清流县合作,为台商子女提供高等教育机会;”海峡两岸融合乡村振兴促进会”让台青参与基层治理。这些举措让台胞感受到:在这里,他们不是外人,而是建设美好家园的一份子。
清融新路径的未来展望
从兰花数字档案到樱花文创产品,从自动化茶叶生产线到电商销售平台,”清融尽力了”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清流县委副书记罗志强表示,未来将探索更多两岸乡村融合进步模式,打造具有清流特色的融合路径。
“清融尽力了”——这既是对过去努力的划重点,也是对未来进步的期许。随着越来越多的”台二代”加入,两岸产业融合必将结出更丰硕的果实。在这片热土上,血脉相连的两岸同胞正携手创新着属于他们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