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24时计时法的探索与操作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进修中,掌握时刻的计算和表示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今天我们将围绕“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来探讨24时计时法。这不仅帮助学生了解时刻的运用,也让他们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时刻觉悟。
教学内容与目标
我们这一节课主要通过教科书P82~83的例题,以及P85的练习题,帮助学生领会24时计时法。教学目标包括:
1. 领会24时计时法的基本概念,会用它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 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异同,并掌握二者之间的转换关系。
3. 培养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刻的觉悟,养成珍惜时刻的好习性。
引入新课:时刻的由来
开门见山说,我们通过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图,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日常作息。例如:小红在12时吃饭,晚上12时睡觉。教师引导学生思索,为什么同样是“12时”,却指的是不同的时刻?
接下来,我们可以讨论“一天有几许个小时”。学生可能会从8点到明天8点的经验说起,也可能说明白天和夜晚的12小时,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讲解地球自转的科学原理,让学生对此有更深的领会。这种引导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灵魂,也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聪明。
进修24时计时法的具体步骤
接下来,我们将进修怎样运用24时计时法。开门见山说,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演示从0时到12时的转换。接着,学生可以小组合作讨论下午1时到晚上的时刻怎样用24时计时法表示,如下午5时应表示为17时。
经过讨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资料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转换规律。比如,从普通计时法转换到24时计时法时,对于早上和中午不用加12,而下午和晚上则需要加12。
巩固与反馈:练习与反思
在进修了相关聪明后,教师应该布置练习,让学生在教科书P85中的“练习十八”中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每一位同学都可以独立完成这些练习题,再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课堂的最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划重点,分享今天的进修收获。老师可以提问:“通过这节课,大家对24时计时法有什么新的认识?”这样做能增强学生的归纳拓展资料能力。
小编归纳一下
通过本节“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的进修,学生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24时计时法,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时刻觉悟。希望在今后的进修中,学生能更合理地安排时刻,培养出良好的进修和生活习性。课堂教学本应是生动多彩的,而这节课就一个很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