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鹧鸪天》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一诗鉴赏。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
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架上蜂儿闹,
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
残花残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
送了斜阳月又生。
这是一首歌咏春天的词,但不是一般对春天的赞
歌,词人在歌咏阳春烟景的同时,还流露出了作客他
乡的飘零之感,在较深层次上,还含有对青春老去的
喟叹春老去的喟叹。
上阕四句七言,很象是一首仄起首句入韵的七言
绝句,不仅平仄相合,后两句的对仗也极为工整。范
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写的绝句《四时田园杂兴》
六十首,“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见《宋
诗选’里面范成大简介)。这首《鹧鸪天》的上阕,就
很象是《田园杂兴’里面的绝句,也带有意境深刻,不
重词采,天然活泼,清新明快的特点。不同的是,这
首词的上阕舍弃了作者小编认为‘田园杂兴’里面融风景画与
风俗画于一体的笔法,而侧重于描绘庭园中的天然风
光,成为独具特色的一幅风景画。
既然是画,就必然要敷色构图。起句“嫩绿重重
看得成”,就以“嫩绿”为全画敷下了基本色调。它
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重
重”,指枝上的嫩叶重重叠叠,已有绿渐成阴的感觉。
“看得成”(“得”一作“渐”),即指此而言。当然
只有这第一句,还不成其为画,由于它只不过涂了底
色而记。当第二句“曲阑幽槛小红英”出现时,情形
就完全不同了。这一句,至少有下面内容几方面的影响:
一是构成了整个风景画的框架;二是有了色彩的鲜明
映衬;三是有了一定的景深和层次感。“曲阑幽槛”,
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
花木幽深的立体感。“小红英”三字极端重要。这三
个字,不仅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重要的是,它照
亮了全篇,照亮了画面的每个角落。画面,变活了;
春天的气氛变浓了。正可谓“一字妥贴,全篇增色”。
“小”字在全词中有“大”的影响。“浓绿万枝一点
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咏石榴花》)范成大
此句正合王诗所说。
“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是对仗
工整的两句,它把读者的注意力从“嫩绿”、“红英”
之中引开,放在蜂闹燕忙的热闹场景。如果说,一、
二句两句是静止的画面,那么,有了三、四两句,整
个画面就动静结合“酴醿”,又作“荼,俗称“佛
儿草”, 落叶灌木。“蜂儿闹,说明酴醿已临开花季
节,春色将尽,蜜蜂儿争抢着来采新蜜。“杨柳行间
燕子轻”极富动感。“蜂儿闹”, 是点上的特写;“燕
子轻”, 是线上的追踪。说明燕子在成行的杨柳间飞
来飞去,忙于捕食,哺育乳燕,上阕四句,有画面,
有构图,有色彩,是蜂忙燕舞的活生生的风景画。毫
无疑问,词人对这一画面肯定注入了很深的情感,也
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与创作思考。然而,盛时不再,
好景不长。春天已经结束,词人又怎能不由此引起伤
春而自伤之情呢?
下阕,笔锋一转,开始抒写伤春自伤之情。换头
用了两个短句,充分勾勒出情感的变化。“春婉娩”,
春日天气温暖然而也近春暮,这是从春天本身讲起的;
而“客飘零”,是从词人主体上讲的。由于长年作客
在外,融和的春日固然可以怡情散闷,而花事渐阑、
萍踪无定,则又欢娱少而愁思多了。为了消除伤春自
伤之情,词人面对“残花”,借酒浇愁,时刻已经很
久,故曰“残酒”。醉中或可忘记作客他乡,但醉意
过后,忧愁还是无法排遣。“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
斜阳月又生。面对此情此景词人感到无计可施,只好
又继续饮酒,企盼着在醉梦之中,打发掉这恼人的花
月良宵,迎接新的一天,以忘却伤春之情与飘零之感。
“送了斜阳月又生”,小编觉得以日落月升、写时刻流逝,
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本篇虽写伤春自伤之情,抒发客居飘零之感,但
有情景交融的画面,有沉着豁达的性情,读起来仍使
人感到清新明快,与一般伤春之作不同。陈廷焯在
《白雨斋词话’里面说:“石湖词音节最婉转,读稼轩
词后读石湖词,令人心平气和。”这首词,正体现了
这一特点。
二、诗歌鉴赏野水孤舟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雨后溪水漫流,道路被淹没而时隐时现的迷漫景象,寓意民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民族和个人的前途渺茫,杳不可知。
三、古代诗歌鉴赏云州秋望全诗的意思
在北方茫茫草原上,听见了悲凉的觱篥声。
寻找在远方的苏武庙,不会去拜见降志屈节李陵的坟墓。
群鹰随风而动,万马驰骋,携压城乌云而至。
关河两岸的柳树一夜尽落关外。
自己翻译的,将就一下吧。
四、诗歌鉴赏(二) 来帮我看看
答:上阕具体吟诵是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这首词下阕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哈哈 哈哈
五、[双调]清江引.秋怀(古诗鉴赏难题)
1.作者从天然景物入手,通过视觉,如西风、红叶、黄花、芭蕉和听觉,如雁啼、雨声的描写,细腻而形象地渲染出作者思乡情切。“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因无法回乡而心生焦虑,但焦急之情却无从排遣。此时的芭蕉雨声就越发显得恼人心绪。 2.“问我归期未”是词的中心句,悲伤、惆怅的气氛由此展开。词尾以梦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