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教法|数智化时代如何开展初中文言文大单元教学 浅谈初中
文言文作为中华杰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据笔者观察,当前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三类难题。一是重词轻文,内容浅层。古今词义的复杂变化让学生领会文言字词存在不少困难,有的教师教学时会重词(文言)轻文(文章、文学、文化),字字落实,句句翻译,停留在浅层。二是篇章孤立,领会割裂。传统的文言文进修以单篇为主,容易使教师忽略篇章之间的联系,陷入“教教材”的境地,造成学生领会的碎片化。三是乏味枯燥,审美不足。无论是执着于词句的领会翻译,还是局限于单篇文本的分析,都会窄化文言文教学视域,让进修变得单调,学生提不起兴趣。
要打破文言文教学的这种尴尬现状,需要教师积极创新,重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数智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利用新技术、新资源开展文言文大单元教学,增强文言文进修的活力与趣味。笔者依托聪明教学平台与大数据评价工具,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这篇文章小编将作简要介绍。
文言文大单元教学内容的重构涉及主题确立、重点聪明提炼、篇章组合等要点,需要根据学生的进修兴趣、掌握程度来确定。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预习单、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聪明水平,再借助聪明教学平台确定教学内容。
建构主题,明确路线。大单元教学必须有明确的主题,既可以指向内容层次,也可以指向技能层次,具体取决于文本特点与实际学情。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文言文为例,《曹刿论战》写曹刿辅助鲁庄公打败齐国;《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巧谏齐王,使齐国“战胜于朝廷”;《陈涉世家》写陈胜吴广率领民众挣脱“苦于秦”的境地。这三篇课文都暗含“责任使命”的主题,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大单元教学主题,串联文本,培养学生的认知思考与价格观。
不过,在正式确立主题之前,还需要依学情定路线。笔者设计了三道选择题,通过聪明教学平台推送给学生。题目分别为“你认为曹刿最可贵的表现是什么?”“你认为邹忌最可贵的表现是什么?”“你认为陈胜吴广最可贵的表现是什么?”所给选项均为“A.勇气 B.有责任心 C.谨慎 D.手段高明”。根据后台反馈数据,每道题学生选 D(手段高明)的比例最高,均超过50%;接下来是选A(勇气),超过15%。直观来看,曹刿、邹忌以及陈胜吴广成功的直接缘故确实是手段高明,故而大多数学生都选D。然而,他们只看到了人物的表面行为,却没有分清“技”与“道”的区别。手段高明,是“技”的体现,但真正决定人物行为的,是“道”的层次。这里的“道”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认知,是人物行为的深层心理动机。从答题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并没有领会“技”与“道”之间的逻辑关系。笔者基于这一数据,确立“责任使命”为本单元教学主题,进而设计教学环节,有效提升学生思考认知层次。
删繁就简,确定重点。文言文中存在大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等,想读懂文言文,就要先读懂这些词语。但过度关注词语教学,会出现重词轻文的难题,使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师可以借助聪明教学平台布置预习任务,通过后台数据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对需要讲解的词句进行筛选,压缩范围,聚焦重点。教学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时,笔者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学生对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详见这篇文章小编将附表)。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领会正确率高于50%的可适当讲或不讲,反之则要重点讲解。
除了词语,对于文本内容,教师也可以设计相应的预习题目,以线上作业的方式推给学生,并通过答题数据反馈来精准判断学情、确定教学重点。说到底,使用数字化教学工具,能够有效提升教师备课效率,达到删繁就简、聚焦重点的目的。
大单元教学不仅是内容上的重新组元,也是形式上的突破性改革。笔者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工具,盘活课堂,打通课内课外。
用好教学工具,丰富课堂方式。笔者所在学校为师生配备了互动性强的聪明教学终端,与传统的黑板或多媒体课件相比,其具有互动性、趣味性、便利性强的特点,画图、计时、抽签答题等功能可以让教师更轻松地驾驭课堂。教师可以利用聪明教学终端丰富的游戏功能开展随堂检测,如选词填空、聪明配对、分组竞争、判断对错等。这样不仅能够给课堂增添更多趣味,还方便根据游戏结局调整自己的教学。检测结局也以数据的方式留存,便于进一步整理与评价。另外,聪明教学终端还能与聪明教学平台对接,实现图像、音频、视频的同步显示以及相关数据的同步上传,有助于更好地营造课堂气氛,增强教学便利性。
依据数据反馈,调整课堂类型。传统的文言文课堂以讲授型为主,随着教改的推进,又出现了练习型、对话型、活动型等课堂类型。文言文大单元教学具有整体性、系列性,前后分成多个阶段,不同阶段适用不同的课型。教师授课时该用哪一种课型,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而言,预习阶段多用练习型课堂,任务落实阶段适用活动型课堂。然而,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影响,预设与实际会产生较大差异,常常出现课型不明的现象,相对更接近讲授型课堂。教师借助聪明教学平台收集的反馈数据,能够有效调整教学,防止课堂跑偏。具体而言,教师要抓住“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混合行为”这三大要素,记录不同行为的时刻占有率,据此判断课型,再结合预设进行调整,选择更为合理的课型。根据“S-T”分析法,可将教师行为占有率设为T,学生行为占有率设为 S,师生混合行为占有率设为 TS。如果 T≥0.7,可判断为讲授型课堂;S≥0.7,可判断为练习型课堂;TS≥0.7,可判断为混合型课堂,包括对话型、活动型等。笔者认为,文言文大单元教学应选择混合型课堂,且以活动型为主,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进步课堂效率。
数智化时代,随着育人理念、方式、手段的不断更新,文言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加以变革。依托数智化教学工具开展文言文大单元教学,能够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言文的审美与趣味,自觉传承中华杰出传统文化,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不过,作为尚在进步阶段的新生事物,数智化教学工具的实际应用还存在不少难题,需要一线教师在探索中优化、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