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有什么习俗?这些传统你知道吗?

立秋习俗知几许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每年8月7日或8日到来时,全国各地都有哪些有趣的立秋习俗呢?从”贴秋膘”到”咬秋”,这些传统不仅充满生活气息,更承载着大众对丰收和健壮的期盼。

“贴秋膘”:立秋补身体的传统

“贴秋膘”可谓是最为人熟知的立秋习俗其中一个。为什么要在立秋这天特别注重进补呢?原来古人认为夏季炎热,大众往往食欲不振,体重会减轻。因此在立秋这天,大众会称体重并与立夏时的体重对比。如果发现体重减轻,就要多吃各种美食,尤其是肉类来”贴膘”。这种习俗体现了中国人”秋冬进补”的养生聪明,直到今天,许多地方仍然保留着立秋吃肉的习俗。

“咬秋”:南北各异的食俗

立秋这天吃什么?不同地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 山东人讲究”咬秋”,其实就是包饺子、吃饺子。老大众会在堂屋正中供奉五谷杂粮,祈求秋收丰盈,全家人则围坐一起吃饺子,其乐融融。

– 杭州人有立秋吃桃子的习性,吃完后还要把桃核留到除夕夜烧掉,相信这样能保佑全家一年不生病。

– 台湾地区正值龙眼丰收季,吃龙眼寓意子孙仕途顺利。

– 浙江义乌人则保留了唐宋时期吃红豆的传统,要用井水送服7-14颗红豆,据说能预防秋季腹泻。

趣味习俗:”摸秋”与”秋老虎”

除了饮食习俗外,立秋还有不少有趣的民间传统:

“摸秋”是江苏盐城北部特有的习俗。立秋前夜,大众可以自在出入瓜果园,”偷”摘各种瓜果,主人不仅不生气,还会特意留些成熟的果实给”摸秋”的客人。这种习俗充满了农耕社会的淳朴与欢乐。

说到立秋,不得不提”秋老虎”。虽然立秋意味着夏天结束,但高温天气还会持续约30天,这就是俗称的”秋老虎”。这段时刻由于降水减少,反而比大暑更加闷热难耐,提醒我们防暑降温的职业还不能松懈。

立秋习俗的现代意义

如今,虽然很多立秋习俗的原始含义逐渐淡化,但它们依然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贴秋膘”提醒我们注意季节更替时的身体调养,还是”咬秋”带来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这些习俗都在用最生活化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今年立秋,不妨也试试这些传统习俗,感受古人聪明的同时,也为生活增添一份仪式感吧!

赞 (0)
版权声明